告别寒假的悠闲,新学期的序章在清晨的微光中悄然拉开。第一课要上什么,怎么上,值得我们细细考量。

3月伊始,甘孜检察机关的检察官们相继走进校园,摆脱枯燥的法条和严肃的说教,检察官们“变身”普法达人,用轻松幽默的语言和生动有趣的案例,将法律知识融入到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

031101.png

泸定县检察院未检团队与同学们一起放飞机

031102.jpg道孚县检察院未检团队在道孚县中学设立心理咨询台,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及法律帮助服务

031103.jpg乡城县检察院未检团队通过互动游戏和心理测试,向乡城县高级中学的同学们讲解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方法

031104.png理塘县检察院未检团队通过分享真实案例,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为帮助同学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迎接新学期,检察官们纷纷走进校园为同学们送上新学期的“心灵关怀”。

“破冰游戏”“放飞情绪纸飞机”“情绪跑道”“天空冥想”......在泸定检察的普法课堂上,检察官和成都天道社工团队精心设计了多个趣味十足的小游戏,引导同学们科学调节情绪,缓解压力。在游戏中,同学们逐渐敞开心扉,纷纷倾诉“作业压力大”“担心成绩下滑”“怕考不好”“害怕被家长骂”等开学焦虑情绪,并将坏情绪“装进”纸飞机,让它们随风飞向天空。最后,大家围坐在一起进行总结,充分肯定积极面对情绪的好品格,并分享“深呼吸解压法”“积极心理暗示”等简单易行的情绪调节技巧。同学们兴奋的分享:“看,我的情绪压力都飞走啦,飞得好高啊!”“有烦恼的时候我要学会倾诉。”

031105.jpg炉霍县检察院未检团队深入炉霍县农牧区寄宿制第三完全小学,以有奖互动的方式让同学们在游戏中感受到法律的威严与温暖

031106.jpg雅江县检察院未检团队深入校园开展预防学生欺凌和自护教育主题法制宣传工作

031107.jpg丹巴县检察院未检团队通过“案例教学+情景互动+知识抢答”的多元普法模式为丹巴县巴底小学的师生们送上法治“知识锦囊”

031108.jpg色达县检察院以“金马草原小牦牛,身体边界要严守”等朗朗上口的口诀和生动形象的表述,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牢记行为准则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校园欺凌可不是‘小孩子打打闹闹’,它就像一颗‘毒苹果’,会伤害别人,也会毁掉自己!”在防范校园欺凌的课堂上,未检检察官们从“什么是校园暴力”“校园暴力的危害”“法律的惩治”“如何应对校园暴力”等方面,为学生们讲解预防校园欺凌的相关法律知识,并“支招”同学们在面对校园欺凌时,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勇敢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不做校园施暴者,不做沉默受害者,更不做冷漠的旁观者!”检察官倡议同学们,在面对校园欺凌时,要勇于站出来,及时向老师、家长或司法机关报告,用正确的方式维护自己和同学的合法权益,做自己的“超级英雄”。

031109.jpg石渠县检察院未检团队带领同学们庄严宣誓,誓言与法律同行,让青春在法制护航下绽放绚烂光彩

031110.jpg白玉县检察院未检干警警示未成年人“防微杜渐,拒绝伤害”,教育引导同学们踏上“修炼”法律知识的学习之旅

031111.jpg新龙县检察院未检团队宣传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网络暴力、校园欺凌等常见问题,并提供了实用的法律意义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偷拿同学一支笔、在网络上随意辱骂他人,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都有可能触犯法律哦!”课堂上,检察官们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结合近年来发生的未成年人犯罪典型案例,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系统讲解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网络安全防护、特殊教育矫治、刑事责任年龄等知识,让同学们在欢声笑语中明白了“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助力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的“法治纽扣”。

“原来这些都属于违法犯罪行为!”“触犯刑法竟然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讲台下,同学们认真聆听,积极讨论,纷纷表示要改掉“坏毛病”,远离违法犯罪。

031112.jpg得荣县检察院未检团队“以案说法”,深入分析网络诈骗的特点、类型、手段和危害,警示同学们要提高警惕

031113.jpg巴塘县检察院的未检干警们化身“法治讲师”,向同学们普及校园霸凌、网络诈骗、毒品预防等相关知识

“天上会掉馅饼吗?”“陌生人来电话该怎么办?”“遇到上门推销该怎么办?”.....对面这些“灵魂拷问”,未检检察官们化身“防诈达人”,走进校园,为同学们带来一堂生动有趣的“防诈课堂”。

课堂上,针对中小学生高发的游戏诈骗、追星陷阱等,检察官揭秘套路,并结合当前电信诈骗的新趋势、新特点,向学生们传授了识别诈骗信息、保护个人信息、应对诈骗电话和短信等实用技巧。

“同学们,记住啦!天上不会掉馅饼,只会掉陷阱!”“陌生人来电话,先别急着接,问问自己,他是不是想骗我钱?”检察官们用鲜活的案例警示同学们提高警惕,保管好自己的银行卡和身份信息,避免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受害者和犯罪分子的“工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