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
中共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在成都召开
会议主题鲜明、重点突出,着重研究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需要努力的重点领域,符合中央大政方针、紧贴四川省情实际,找到了四川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突破点”,抓住了四川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的“关键处”。四川省人民检察院要求,全省检察机关要把学习宣传贯彻省委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扎实抓好传达学习,紧密结合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找准贯彻落实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针对性的检察措施,为我省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连日来
甘孜州检察机关迅速行动
掀起传达学习贯彻热潮
研究贯彻落实意见
主动融入到
推进全省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的大局中来
扎实推动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
在甘孜落地落实
01甘孜州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
全州公益诉讼检察部门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全会精神,以《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的决定》为导向,紧密结合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法律监督职能,找准贯彻落实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加强和完善针对性的检察措施,为甘孜州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结合甘孜涉藏地区民族文化特色,持续推进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检察与行政执法协作配合,督促行政机关积极作为开展文化保护,推动文旅部门融合履职,共同提升甘孜文旅工作水平。
加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助力建设生态康养度假胜地。依法惩治盗伐林木、非法狩猎、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破坏自然保护地等犯罪;围绕长江、黄河流域治理,以绿地、水域、湿地保护修复等领域为重点领域,加大对国家级公园、国家级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设立检察工作室,加强公益诉讼检察工作。
持续开展“守护青藏高原绿水青山 护航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 一体化推进国道317、318线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行动”,督促相关行政机关完善观景台、停车休息区、垃圾箱、旅游厕所等旅游设施,完善道路交通安全标识标牌,整治车辆乱停、破坏旅游环境等不文明行为。
02 / 德格县人民检察院
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推进文旅产业全域全业态发展”,强调文化遗产保护与文旅深度融合的战略意义。德格县人民检察院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将立足德格县“康巴文化中心”“格萨尔王故里”的区位使命,结合检察工作实际,能动履职,筑牢文化遗产司法屏障,激活非遗传承内生动力。
将以系统性保护理念守护文化根脉,构建印经院全方位保护体系。针对德格印经院22.88万块古雕版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的珍贵价值,推动建立“数字+物理”双重保护机制。支持雕版数字化复刻工程,同步监督文物消防整改,督促整改电路老化、消防设施缺损等隐患。建立预防性公益诉讼机制。严格按照最高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协作意见,对八邦寺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开展常态化巡查,通过诉前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拆除违建、修复受损壁画。打造非遗活态传承检察方案。严打盗用“麦宿手造”“噶玛嘎孜唐卡”等品牌侵权行为,有效办理非遗商品假冒伪劣案件,依法支持非遗传承人提起民事侵权诉讼。搭建双语法宣团队深入开展非遗普法,推动非遗传承人参与案件调解,筑牢非遗存续的法治土壤。德格县人民检察院将以法治力量护航文化遗产传承创新,为打造“全域全时”文旅新格局注入检察动能。
03 / 稻城县人民检察院
中共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到:“全省上下要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摆在治蜀兴川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把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面对稻城亚丁国家5A级景区年均90万人次的治理挑战,稻城县人民检察院创新构建文旅检察“三全模式”,夯实稻城县文化旅游发展硬支撑。前端预防,组建“蓝色亚丁”宣讲团开展沉浸式普法50余场覆盖10万人次,建立风险预警清单精准防控隐患;推动建立“检察建议+行政整改”联动机制,实现公益诉讼建议100%整改。中端治理,建成全州首个“亚丁新枫”文旅检察工作室,通过双语咨询、扫码投诉将纠纷化解周期缩至3天;创新"打击+追偿+修复"生态司法机制,办结涉生态案件22件,追缴修复金3万余元,建成200亩生态基地,促进稻城绿色发展可持续。末端协同,首创“检察+文旅+N”机制,联合制定《亚丁保护区生态协作机制》,设立历史文化遗产检察室,运用“监督+磋商”实现皮洛遗址等文化遗产刚柔并济保护。
该模式通过全链条覆盖风险、全要素激活治理、全社会凝聚合力,打造高原生态旅游法治样板,持续擦亮“蓝色星球最后一片净土”生态名片。下一步,稻城县人民检察院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立足检察职能,创新运用“三全模式”助力稻城营造和谐有序的文旅环境,确保全会精神在稻城落地生根、见行见效。